五五世纪|五五世纪
五五世纪2023-01-31 16:05

五五世纪

中世纪晚期近代早期法国城市基层治理 的理念及其实践******

  作者 :杨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从中世纪到大革命前夕,法国形成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社会纽带 ,维系着城市共同体的凝聚力和市民对城市 的认同。不同社会纽带 的背后 是不同的城市共同体构建理念,在制度层面则形成相应 的基层组织和基层治理模式 。

  第一种理念将城市视为信徒 的共同体 ,城市 的使命在于模仿和实现“上帝之城”,对本地主保圣人的崇拜和纪念是市民身份认同 的纽带,因此城市组织 的基本单位 是堂区 ,本堂神甫同时承担堂区内部分世俗管理的职责 。这种类型 的城市在法国中部和南部较多 ,比较典型 的是昂热。

  第二种理念将城市视为多个行会联合而成 的大行会,市民身份和行会成员身份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些城市 ,行会理事同时肩负市政运转和基层管理的双重角色 ,与行会联系密切 的兄弟会是市民团结 的重要纽带。这种类型 的城市多存在于手工业和商业较为发达 的法国东北部地区 ,比较有代表性的 是里尔、杜埃和瓦朗谢讷等 。

  第三种理念将城市视为一个自治和自卫 的共同体 ,城市存在的意义就是保护市民的安全。在当时语境下,城市安全包括对外防卫和内部治安两个方面,前者指不受军队 的掠夺、流民的袭扰和领主的侵犯,后者则包括维护内部秩序 ,应对饥荒、火灾和瘟疫 。因此 ,此类城市的基层治理主要依靠集民兵自卫和市民参政功能于一身 的市政街区。街区和与之紧密相连 的民兵组织是市政府和市民之间的纽带。这种模式下城市基层治理主要依赖街区官员 ,巴黎、图卢兹等城市是典型代表。

  需要指出 的 是,法国城市构建共同体的三种模式并非截然分明,相互排斥。以巴黎为例,街区是正式的基层治理框架,但行会理事经常被选为区长 ,而且区长正式就职前需要本堂神甫为其品行担保。由此可见 ,行会和堂区 的代表在以街区为主要框架的基层治理体系中并未缺席 。

  基于不同 的历史传统和地域特色,大革命前法国城市基层组织的设置 ,从名称到职能不尽相同 。不过,城市选择以何种共同体理念作为市民认同的纽带和基层治理 的基础 ,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城市居民的构成。具体来说,城市基层治理模式与城市人口规模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城市本身 的政治地位息息相关。

  以堂区为基层治理组织的城市往往是中小城市 。城市居民共同 的精神生活以堂区为单位进行 ,堂区 的居民往往相互认识并经常见面 ,便于商议公共事务。此外,堂区登记簿保留了堂区居民出生、婚姻和去世的记录 ,为市政府了解基层社会提供了宝贵而关键的信息 。

  在行会主导基层治理的城市,行会是市政机构和市民的中介,行会成员对于行会 的认同自然转化为市民对城市共同体 的认同。在大革命以前的法国城市中,同行业的劳动者往往集中居住和营业 ,这为行会行使基层治理职能提供了空间上 的便利。作为规范和监督成员经济活动 、并为成员提供保护 的组织,行会既能自上而下地执行市政府 的命令,也能自下而上地反映市民 的诉求。对工商业占主导的城市,这是一种成本低且效率高 的基层治理模式 。

  大体来说 ,在堂区和行会主导基层治理 的城市中 ,世俗政治权力未能建立起专门 的基层治理组织,而是选择借助教会行政体系和行业社团进行基层治理。到18世纪,随着法国民众信仰 的淡漠和行会的衰落 ,这两种基层治理模式 的弊端日益凸显,在大革命后或被废除或被改造。相较而言 ,以市政街区作为基层治理框架能够克服以上局限性。首先 ,这种基层治理模式不依赖任何社会组织 ,反映了市政府对基层控制 的加强 。其次 ,街区 的设置更加灵活,市政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 ,特别 是城市空间 的扩张 ,增设街区 ,而不必依赖堂区和行会 的既有框架。最后,正因为淡化了信仰属性和行业属性 ,市政街区可以包容信仰不同、职业不同 的市民,比较适合市民构成复杂、职能多元的大城市 。

  巴黎和图卢兹都用市政街区作为基层治理框架并非偶然。作为首都,巴黎市民的多样性不言自明,而图卢兹则是法国南部奥克语区的中心城市,拥有高等法院 、大学等机构 。两座城市的基层治理体制都在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经过市政府和国王 的协商后确立下来 ,并沿用到大革命前 。这种基层制度 的安排根植于中世纪晚期动荡 的历史背景,体现了国王和市民就确保城市安全所达成的共识。

  由于人口规模和城市空间的差异,巴黎和图卢兹 的市政街区在数量 、层级以及官职设置上有所不同 ,但基层治理的理念和实践却 是一致的 。街区是城市基层治理 的基本单元。街区内部被划分为五十户区 、十户区等次一级的区域 ,由区长 、五十户长、十户长负责管理。街区的各级官员都由市民推举或选举产生 ,一般 是由辖区中名声好且获得一定职业成就的市民显贵兼任,他们同时也拥有选举上一层官员甚至参加市民大会选举市长 的权利 。街区基层官员同时担任街区民兵队长 ,负责征召辖区内 的市民组成民兵,平时负责看守城门和维护街区治安,危急时刻则协助城市抵御外敌 。因此 ,街区实际上集社区、选区和军区为一体,其代议职能和军事职能不可分割 。总之,以市政街区为框架 的基层治理嵌入基于邻里关系和职业声望的人际网络中,让市民显贵担任街区公职 的同时受到普通市民 的监督和制约 ,有利于调节城市内部矛盾,促进市民 的团结和城市 的稳定。

  然而 ,市政街区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首先 ,市政街区实施 的市民自治实质上 是有产者 的自治。只有在城市内拥有固定住所 ,按时缴纳城市各项税收 的市民才有参加民兵和选举街区基层官员 的资格。而当选街区官员的财产门槛要求更高 ,因为这些无薪水的荣誉职务会占用大量时间 ,只有家境殷实且有闲暇的市民才能充任。这意味着佣人 、穷人、打零工者、流民 、外地人等城市下层民众和边缘群体没有政治权利 ,反而成为街区制度统治和防范的对象 。市民内部在16世纪开始发生分化 ,大商人和食利者等市民上层为了垄断区长官职以及参加市民大会 的资格 ,设法限制手工业者和小店主等中下层市民 的参政权。如1554年《贡比涅敕令》剥夺了巴黎手工业者担任区长和当选城市大会代表 的资格。街区内市民内部 的分化和区长职位 的寡头化阻断了中下层市民的上升空间,等级制关系取代了邻里团结,损害了街区乃至城市的凝聚力 ,并造成街区制度的衰落 。其次,从17世纪开始,法国有越来越多 的移民涌入大城市 ,导致以邻里关系和社交网络为基础 的基层治理模式难以覆盖所有城市人口 ,无法应对日益复杂的城市治理问题。最后,街区的自卫职能在17世纪后期因技术和政治原因走向衰落 。一方面 ,随着军事技术的进步和军队的专业化,市民临时组建的民兵在技能 、装备和训练上与常备军的差距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近代法国国力 、军力的上升让城市免于外在的威胁 ,而城市民兵在宗教战争和投石党人运动中表现出 的自主性又对王权构成了潜在威胁。1670年巴黎城墙被国王拆毁后 ,巴黎民兵实际上陷入瘫痪;同一时期 ,图卢兹十户长的军事职能也近乎消失 ,其职责重心转向基层治安和司法调解 。

  总的来说,同时赋予市民参政权利和自卫义务 的市政街区具有灵活性 、开放性 、包容性的特征,它虽在旧制度末期一度衰落,但在大革命时期又被再度激活 ,奠定了法国现代城市基层治理 的基本框架并影响至今 。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9日 14版)

2022年预计收购粮食8000亿斤******

2022年预计收购粮食8000亿斤

国内粮食市场保持总体平稳

光明日报记者 陈晨

  1月11日 ,记者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2022年夏粮和早籼稻旺季收购圆满收官,秋粮旺季收购平稳有序 ,牢牢守住了“种粮卖得出”的底线 ,预计全年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8000亿斤左右 ,与近年来平均水平相当 。

  “2022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坚决扛稳保障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政治责任 ,在国际粮价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国内粮食市场保持总体平稳,着力强化‘产购储加销’协同 ,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国家储备实力进一步增强 ,应急救灾物资保障及时有力 ,为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丛亮在11日召开的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上表示。

  秋粮收购总体平稳有序

  2022年 ,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731亿斤,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当前 ,秋粮收购处于高峰期,秋粮收购进展总体平稳有序。截至2023年1月5日 ,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2324亿斤 ,同比基本持平。其中,中晚籼稻499亿斤 、粳稻632亿斤、玉米1152亿斤、大豆40亿斤。从区域看 ,目前南方中晚籼稻旺季收购进入收尾阶段,收购进度已过九成;东北、华北正集中上量,东北粳稻收购进度近八成 、玉米超四成;华北地区玉米收购进度超四成 。

  与此同时 ,秋粮收购呈现购销较为活跃的特点。秋粮上市后 ,加工企业加快备货补库,储备企业轮换工作有序启动 ,贸易企业择机入市收购,市场收购活跃度较高。市场行情较好,从价格看,主产区中晚籼稻、粳稻收购均价同比每斤均提高3分钱左右,优质优价特征明显;主产区玉米收购均价同比提高1毛钱以上,农民普遍反映收益不错。政策托底作用有效发挥 ,为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国家有关部门先后批复江苏 、安徽 、河南 、湖北 、黑龙江五省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共安排最低收购价收储库点790多个 、仓容560多亿斤 ,完全能满足收购需要 。截至目前,五省已累计收购最低收购价中晚稻180多亿斤。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负责人介绍 ,2022年 ,国家有关部门加强粮食收购统筹组织 ,指导各地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 ,扎实做好仓容准备、资金筹措、运力协调、督导检查等各项工作 ,抓好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粮食收购 ,在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促进粮食高效流通、维护市场平稳运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粮食产后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去年秋收,我把家里的5万多斤玉米都运到县里 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了,自己啥也不用管,不用再犯愁找地方晒粮食、存粮食了 !”山东省嘉祥县梁宝寺镇韩集村种粮大户老潘告诉记者,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提供清理 、烘干、储存 、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让他倍感省心 。

  2017年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财政部启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支持整合粮食流通领域现有资源,在全国产粮大县建设一批专业化 、经营性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民粮食产后提供清理、烘干、收储 、加工 、销售等服务 。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5500多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国产粮大县粮食产后服务全覆盖 的目标任务 。2022年,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积极发挥为农服务作用,粮食产后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市场议价能力持续增强 ,粮食优质优价特征明显 ,减损降耗成效日益显现 。

  放眼各地 ,2022年 ,安徽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清理、干燥粮食343万吨 ,带动农民增收近2亿元,减少粮食损失7.6万吨 ;四川清理、烘干粮食110万吨,节粮减损约3.7万吨 ,实现农民增收1.1亿元 ;湖北出台了《粮食烘干能力提升行动方案》 ,有效促进企业烘干设施提档升级 。

  “2022年,各地安排财政资金176亿元,支持‘十四五’期间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印发粮食节约减损指导意见,依托产后服务中心助农减损增收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负责人表示 ,今年要加强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严肃查处涉粮涉储违法违规案件,大力推进粮食监管信息化,扎实推进优质粮食工程 ,深入落实粮食节约行动 ,制修订节粮减损系列标准,坚决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把粮食市场保供稳价摆在突出位置

  随着春节临近,粮油消费将进入旺季。为确保重大节日和重要时段粮油市场平稳运行,日前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印发通知,安排做好2023年“两节”“两会”期间粮油市场保供稳价工作 ,指导各地加强粮源调度 ,深化产销合作 ,统筹做好加工、储运、配送等各环节工作 ,切实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更好满足广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

  14亿人到点开饭 的底气,离不开粮食市场保供稳价 。2022年 ,国家有关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 、国务院决策部署 ,始终把粮食市场保供稳价摆在突出位置 ,坚持精准调控 ,细化政策措施 ,国内粮食市场始终保持供应较为充足、运行总体平稳的良好态势。

  具体而言 ,一 是加强市场监测预警,紧盯重点地区 、重点品种 、重点时段 ,随时掌握市场动态变化,及时妥善应对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二 是加强政策宣传解读 ,定期发布粮食收购进度 、市场价格等数据信息 ,适时通报粮食市场运行情况,稳定市场预期 ,指导各类市场主体有序开展粮食购销活动。三是坚持常年常时在国家粮食交易平台投放政策性粮食 ,根据市场形势变化和调控需要 ,灵活调整投放品种 、数量、时机和节奏 ,有效保障市场供应 。四是指导各地和有关企业合理把握政府储备轮换时机 、节奏和力度 ,充分发挥吞吐调节作用。

  “2023年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继续全力做好保供稳价 ,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加强风险预判和战略预置 ,制定多场景的应对预案 ,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 ,做好监测预警 、形势分析和储备吞吐 、预期引导等工作 ,做到心中有数 、手中有策 、行动有力 ,保持粮食市场平稳,服务能源资源保供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负责人表示 。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2日 10版)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五五世纪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