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世纪- - (中国)百度搜索
55世纪2024-06-03

开启“远征” 习近平展现中共面向未来 的信心******

  (中共二十大·观察)开启“远征” 习近平展现中共面向未来的信心

  中新社北京10月23日电 题 :开启“远征” 习近平展现中共面向未来的信心

  作者 刘舒凌 谢雁冰 邢翀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 的远征 。”23日中午 ,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北京同中外记者见面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讲话中作如上表述。

10月23日,刚刚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 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中外记者亲切见面 。图为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10月23日 ,刚刚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 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 、蔡奇、丁薛祥 、李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中外记者亲切见面 。图为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习近平指出 ,现在,我们正意气风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习近平总书记今次讲话再次表明中共中央全心为民 的坚定政治态度 ,面向未来,释放必胜信心 ,展现中共在新起点上 的全新风貌。

  ——新征程上 ,中国共产党人 的精神状态 。习近平表示 ,我们要埋头苦干 、担当作为 ,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

  外界注意到,习近平此次讲话首先强调“精神状态” 的作用 。竹立家分析,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 ,各种安全挑战层出不穷 ,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 。“在严峻形势下,我们必须要始终保持昂扬奋进 的精神状态,敢于直面问题、善于解决问题。”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宋伟指出,理想信念同干事创业紧密相关。强调保持良好 、奋进 的精神状态 ,凸显中国共产党对于精神面貌、理想信念的高标准、严要求。

  ——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 的“依托”“底气”。习近平指出 ,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 是惊涛骇浪 ,人民永远 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 、最强大 的底气。我们要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 ,行人民之所嘱 ,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戴焰军表示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价值追求,既是基于中共百年奋斗经验得出 的规律结论,也 是新时代新征程的价值引领 。在面向未来 的奋进中,中国共产党人将会面临新 的形势挑战,更加需要依靠人民,找准新征程上 的“人民坐标”。

  ——新征程上 ,中国共产党人 的清醒谨慎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必须高度警省 ,永远保持赶考 的清醒和谨慎 ,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宋伟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 是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 。只有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才能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继续向前 、取得成功。面对前进道路上 的各种风险和挑战 ,通过自我革命 ,一方面能够跳出历史周期率 ,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防范化解风险、更好迎接挑战。

  ——新征程上 ,中国共产党人的天下胸怀。习近平指出 ,我们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创造更多机遇。

  竹立家表示,习近平当天讲话中提到“同各国人民一道 ,弘扬和平、发展、公平 、正义 、民主 、自由 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反映出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希望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中国也将更好地融入世界 。

资料图 :人民大会堂前红旗飘飘。资料图 :人民大会堂前红旗飘飘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 ,当前海外出现有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的一些不实之词和悲观预期 ,习近平总书记 的讲话明确了改革开放的大方向不会变 ,言简意赅地对“下一步世界向何处去?”“中国怎么办?”等世纪之问作出回答、传递坚定信心,可最大限度减少不确定性 。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将按二十大确定 的改革开放的方向和路径前行 。”张燕生认为 ,新班子有历史耐心、战略定力,已展现出锲而不舍地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信心和勇气。

  当下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仍被不确定 的政治 、经济前景所困扰 ,中国共产党人迈上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既心系人民,也连结世界。张燕生说 ,无论对于国内或国际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给人以内心踏实 的感受。相信未来的五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不会变,中国和世界 的关系会更加紧密 ,更加友好 。(完)

55世纪

2023年 的台湾 ,能否走出“涨”与“缺” ?******

  2022年年初 ,台湾鸡蛋市场价格从每台斤(600克)30元(新台币,下同)左右 ,暴涨至70元都有人买。如今时已年尾,鸡蛋批发价仍高居每台斤50元左右 。有业者表示,从11月开始调货,现在就算贴钱去调货都要排队 。缺蛋危机又迫在眉睫 。

  缺电、缺水、缺劳工、缺人才 、“万物齐涨 ,唯有薪水不涨”…… ,“涨”与“缺”两个字,一笔一笔刻画着2022年台湾经济与民生 的样貌 。

“涨”字获选“台湾2022年度代表字” 。联合新闻网图片

  

  12月初,“台湾2022年度代表字大选”票选结果公布,“涨”字在55个候选字中拔得头筹,获选为今年的年度代表字 。“涨声响起 , 是庶民心中的痛” ,有嘉宾在票选结果公布现场表示。

  有民众说,“现在物价都蛮涨的 ,大家都有感 ,买东西还有房价 ,都涨很快 。”

  有专家分析指出 ,2022年,绝大多数受薪阶层可运用 的实质薪水是缩水的 。每家每户日常生活的必要开销,普遍多了10%到15% 。而背着房贷的人 ,则因为升息,每月多缴至少上千元 。

时已年尾 ,台湾鸡蛋批发价仍高居每台斤50元左右。缺蛋危机又迫在眉睫。台湾《工商时报》资料图片

  早在今年3月 ,就有网友好奇“台湾什么小吃涨价到大家已经不愿再买 ?”问题一经上网,引来大批网友留言 ,排名最前的是三样热门小吃 :手摇饮料、鸡排与蚵仔煎。

  “手摇饮,回不去的15元奶茶”“手摇饮从珍奶25元到现在比便当贵,也不买了”“手摇饮,两年没碰了”“手摇饮 ,已经戒很久了” 。

  “鸡排从35元到现在60元 ,已经不下手”“碳烤鸡排一个85元了”“昨天去夜市吃蚵仔煎 ,80块真的吓到”。

  除此之外 ,也有不少网友点名快餐 、红豆饼、面包等美食 ,“唯一正解麦当劳”“红豆饼20元到30元一个真太贵了”“章鱼烧涨得太夸张”“我家附近的面线一小碗75元”“各种面包都变好贵” 。

  据台当局相关部门公布 ,今年6月台湾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率3.59% ,达近十四年新高 ,且连续四个月超过3% ,连十一个月超过2%的通胀警戒线。10月 ,民生物资涨幅扩大,面包涨8.76%、创十四年新高 ;卫生纸涨7%以上,为三年半最大涨幅 。

  12月初公布 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年增率2.35%,物价虽略回落 ,但仍是连续十六个月超过2%的通胀警戒线 。

  

  今年3月3日上午9点07分 ,全台各地陆续传出停电灾情 ,549万户受影响 ,创下人为疏失停电最久纪录 ,民怨沸腾。这 是台湾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两年来第三度大停电 ,从2021年“513停电”影响400万户 、“517停电”影响200万户 ,到此次“303大停电”,大小停电事故频传 ,进一步引起民众质疑台湾缺电。

  对此 ,台电再三保证,供电充足,停电与缺电无关,并为了杜绝大停电投入5645亿推动强化电网韧性建设计划。但观察台湾用电量 ,从2017年2172亿度到2021年2353亿度 ,年增4.68% ,创下十一年新高 。有专家指出,缺电的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就算有再优质电网,也一样无电可送 。

  硅谷裁员中 、台湾科技业却仍缺人才?据台媒报道,此前一场人才高峰论坛上,有业者集中火力抱怨大缺人才 。

  据台当局相关部门统计 ,2021年台湾人口较前年减少18万人,人口连两年负增长。“少子化让大学在招生上十分困难 ,”有大学校长表示,尤其博士班学生更是严重出缺 ,将会导致台湾 的研究能量严重不足 。

  在企业界,不少中小科技企业抱怨台积电及联发科这两座“科技大厂”,抢走了不少人才。

  也有业界人士指出 ,台当局不致力解决人口危机,反而全力发展半导体产业,成立半导体学院 ,造成少部分人才薪资大涨,社会人力资源严重倾斜,这将导致未来台湾产业两极化和社会贫富不均更严重 。

  不仅缺科技人才,普通劳工也很缺。台媒报道 ,随着疫情趋稳 ,商业活动恢复,台湾下半年服务业职缺上升 ,尤其住宿餐饮业 、艺术及娱乐服务业、其他服务业(美容美发 、按摩业)三个业别,职缺率皆升逾4% 。

  媒体报道 ,缺工如今已成为台观光产业面对 的最大难关。有饭店业者透露 ,人力缺到已经忍痛推掉上千桌的宴会订席。也有饭店经理表示,除了自己支援房务工作外 ,高阶 、中阶主管也都需要到餐饮部门第一线去服务消费者。

饭店业者分析,造成饭店业缺工严重的关键原因,是疫情后经济市场转变 ,科技产业人力需求大增,挖走制造业人力,制造业再挖走旅宿业人才 。台湾《经济日报》资料图片

  有歌词云 ,人生就 是起起落落。台湾的2022,则是涨涨缺缺 。2023已在拐角相望,2023年的台湾 ,能从“涨”与“缺”中走出吗?

  记者 舒颐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