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平台_500平台
500平台2024-06-13

独特手法呈现汉字之美 :访香港“双钩”书法家张保声******

  中新社香港1月31日电 题 :独特手法呈现汉字之美 :访香港“双钩”书法家张保声

  中新社记者 刘大炜

  书法 是中华文化特有 的艺术表现形式 ,挥毫泼墨 、笔走龙蛇间彰显汉字独特韵味。没有先进印刷术的年代 ,为保留书法家真迹 ,“双钩廓填” 的书法形式应运而生 ,并演变为一种书法学习方法 。在位于香港龙尾村 的家中 ,香港“双钩”书法家张保声近日接受了中新社记者 的采访 。

香港“双钩”书法家张保声最近接受了中新社记者的采访。他表示,希望更多年轻人对“双钩”书法感兴趣,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中新社记者 刘大炜 摄香港“双钩”书法家张保声最近接受了中新社记者 的采访 。他表示,希望更多年轻人对“双钩”书法感兴趣,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中新社记者 刘大炜 摄

  “双钩”书法始于南朝 ,盛于唐宋, 是一种用单线直接写出某种书体 的空心字 。张保声告诉记者,南朝时没有印刷技术,为了能使名家书法作品得以流传 ,书法家就按作品原样勾勒出空心字,然后再填墨 ,让观者得到近似真迹 的作品 ,如《兰亭集序》《万岁通天帖》《平安帖》等皆由唐宋名家以此方式保留真迹 。

  出生于“古建筑之乡”广东汕尾的张保声 ,受身为石刻 、微型山水盆雕民间艺人的外祖父 ,以及从事古建筑、擅丹青 的祖父影响,浸润在传统文化氛围中,从小就喜欢涂鸦。初次接触“双钩”书法 , 是受其外祖父 的熏陶。“因我小时候顽皮淘气,只有在写书法时才得到外祖父称赞和奖励。”

  张保声说 ,之所以喜欢“双钩”书法 ,还有一个原因是其“书写方便,可就地取材” 。无论树枝抑或随便一支笔 ,都可写出任意大小 的“双钩”字。经过对大家名帖年复一年 的临摹 ,张保声终于练就了一手“脱影双钩”(即不用临摹便可写成) 的技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

  常言道“见字如晤” 。张保声笔下 的字,时而飘逸而出,时而劲风斗转,时而连绵不断。不论任何字体,他都熟稔于心 ,顷刻间一幅“双钩”书法跃然纸上 ,用独特手法呈现汉字 的美感 。

  1979年 ,张保声移居香港 ,从事建筑行业工作。虽然工作繁忙 ,他仍未放弃对“双钩”书法 的热爱 。经多年孜孜不倦的研习 ,张保声在保留“双钩”书法艺术美感 的基础上,融各家之所长,不断推陈出新。

  在张保声看来,要传承作为国粹 的书法艺术 ,最好的方式 是在传续中创新。如今,他 的“双钩”书法不仅从最初的整体“双钩”演变出了叠字“双钩” 、汉字合体“双钩” ,还吸收中国山水画 的独特韵味 ,将书与画结合,创造出“字中有画”的“双钩”书法。

  在港生活多年后 ,张保声对香港开放包容 的文化氛围情有独钟 ,更深谙香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的新定位 。近些年 ,张保声不仅在香港举办展览以推广“双钩”艺术 ,还远赴重洋到美国 、东南亚等地设展,以期让更多人了解“双钩”书法 、了解中国文化 。每次展览 ,他 的艺术作品都会令观众倍感震撼。

  作为“双钩”书法技艺 的传承人,张保声更希望年轻人对“双钩”书法感兴趣。他对记者说 :“最近几年,我也参加了一些‘非遗进校园’的项目,向香港的青少年学生普及‘双钩’书法等 ,希望把更多知识传播给下一代 ,让他们好好认识中国的国粹、了解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 。”(完)

500平台

相约“云端” ,文博点亮创意之城******

  作者:邓海建

  12月28日 ,第十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拉开序幕 。作为国家级 、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本届文博会采用线下为主 、线上同步 的方式 ,设置6大展馆、一个线上国际馆和一个云上文博会平台。线上线下 的双轨运作各放异彩 ,让文博会成为真正永不落幕的文化盛会 。

  创新奔涌 、创意融合 ,这是一场“展”与“城”的对话 。文博会每年汇聚海内外10多万种文化创意产业展品,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 ,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这里 , 是中外文化产业探索展示 的“首选地”、 是全球文化消费体验的“主舞台” ,更 是兼具项目交易 、投资促进 、人文交流、合作互鉴的“超链接”。

  潮流前沿的文博会早早开启了“云端相约”的版图 。2020年,第十六届文博会在线上成功举办,文博会数字化元年就此开启 ;2021年,第十七届文博会首次实现了文博会线上线下双轨运作 ,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永不落幕 的文博会”。今年,第十八届文博会则分为线下博览与交易、云上展示与交流和配套活动三大部分,将“线下博览与交易”与“云上展示与交流”有机结合,继续“双线”叙事。千里之远 、万里之遥 ,借助全方位 、多角度、全链条式 的数智革新 ,人们在云开幕、云展厅、云招商、云签约、云大数据——“五朵云”展示交流的基础上 ,共同畅想文化新消费 。

  “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常变常新,不变 的,是文博会对城市文化创意产业 的点亮与赋能 。深圳将文化产业打造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目标 ,受益于文博会 的平台支撑和撬动作用 ,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迅猛。目前,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突破2500亿元 ,占全市GDP8%,法人单位数超过1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00万 ,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 ,创意设计 、动漫游戏、数字文化等行业在全国的竞争优势明显。

  蓬勃 的市场主体、优秀的创意人才、成熟的制度环境 ,让“展”与“城”既互相促进,更互相成就 。值得一提的 是,文博会的溢出效应越发彰显。比如,借助深圳文博会平台 ,福建德化 的“富贵红”瓷器 ,签下6000万美元的订购大单 ,迈出了走向世界 的一步 ;甘肃兰州歌舞剧院出品的《大梦敦煌》 ,漂洋过海走向世界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远播国外……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层面 ,文博会 的支点作用更为凸显。

  十八载风雨兼程,文博会大放异彩。相信今年的文博会,必会提振各方信心 、凝聚各界共识 ,以馨暖 的南方之风 ,带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真正走进2023年的“春天里” 。(邓海建)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500平台地图